记全国优秀企业家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陈思斌
陈思斌,男,汉族,1962年10月生,中共党员,山东济阳人,1981年7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现任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曾任济南财金投资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济南市财政局党委委员、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等职务。先后获得全省减轻农民负担先进个人、全省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先进个人、全省财政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市招商引资先进个人、济南市突出贡献优秀企业家、济南市五一劳动奖章、“影响济南”年度领军人物和榜样人物、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等多项荣誉称号。2020年12月1日,陈思斌董事长被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授予中国企业界最高荣誉“2019-2020年度全国优秀企业家”荣誉称号。
作为济南轨道交通集团带头人,陈思斌同志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积极落实省、市重要任务部署,勇于担当,攻坚克难,积极作为,严抓工程建设进度,一年内实现两条地铁线路通车,全国唯一承担高铁建设的地铁集团,多次刷新轨道交通建设的工期纪录,实现泉水与地铁建设的共荣共生。同时,他以对资本市场的高度敏锐性和多年国有资产投融资工作经验,借助轨道交通建设有利时机和市场的能动性,以资本运作、投融资管理等方式,吸引和集聚了大量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服务实体企业,努力打造千亿级轨道交通产业。集团先后获得“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状”“山东省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单位”“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泉城创新奖”等多项荣誉称号。集团第一项管中心党支部被评为“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第四项管中心荣获“山东省工人先锋号”称号。
一、破解保泉难题,千年古城迈入“地铁时代”
济南是一座因泉闻名的城市,泉水是城市的灵魂。为确保泉水保护“万无一失”,始终坚持“用慎重的态度对待泉水保护,用智慧的方法建设轨道交通”思路,在地铁规划建设中,始终坚持保泉优先。自开展轨道交通规划建设以来,开展了大量的保泉专题研究,先后邀请钱七虎、卢耀如、宋振骐等几十余名国内外专家开展了8次保泉专项评审,专家一致认为,现规划的各线路路由、敷设方式、线路埋深等方案对泉水正常喷涌基本无影响。工程施工采取了封闭降水、原位回灌及导水通道等主动保泉措施,有效消除轨道交通在建设和运营期间对水环境的不利影响。
2015年7月轨道交通1号线开工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带领广大地铁人顽强拼搏,甘于奉献,充分发扬“钉钉子”的实干精神,“迎难而上、一往无前”的拼搏精神,“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成功解决了盾构机穿越富水高强灰岩岩溶区等世界性难题,攻克了下穿京沪高铁、上跨济菏高速桥等重大风险源和技术难关,历经1265天,提前一年完成了通车任务,实现了济南市民的地铁梦,千年古城正式迈入“地铁时代”。目前,轨道交通1号线运营平稳有序,累计发送旅客600余万人,日均客流量2.5万人,为西部新城融入主城区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破解工程难题,数次刷新地铁建设“济南速度”
轨道交通是一项系统工程,建设任务重,市民期盼高。济南地铁人勇担使命,戮力攻坚,积极破解建设难题。轨道交通3号线自2016年6月开工建设以来,先后克服了深埋暗挖、穿越富水地层、地势高差大等施工难点,继1号线提前一年通车后,提前15个月建成通车,创造了“盾构施工单月推进450环”等新纪录,实现了全线一次性验收合格率100%,再次刷新了地铁建设的“济南速度”。为加快推进轨道交通建设,确保早日形成“H”型运营格局,全面加快轨道交通2号线,截至目前,全线19个车站已实现17个车站封顶,16个单线区间贯通,确保2020年年内开通,全面完成一期建设规划项目。
为早日实现市域轨道交通全覆盖,加快济南莱芜区域一体化发展,敢于担当,承担了济莱高铁的建设任务,这是全国首条由地铁集团承担建设任务的高铁线路,目前,济莱高铁已全面开工,正在为全面提速创造条件。此外,主动担当,承担济郑高铁、黄台联络线过百亿的融资任务。加快推进东站片区企业总部商业地块开发建设,已完成一期项目立项备案、环评备案、土地预审等手续办理工作,推动尽快落地实施;高质量高标准加快建设12412套安置房,确保拆迁居民早日入住。同时,为加快推进全域线网规划实施,按照全市“一张大网”的思路,积极谋划,将章丘、济阳、莱芜、钢城、商河、平阴等周边区县纳入规划服务范围,连通省会都市圈,通过多制式轨道交通线网,实现市域全覆盖,4月30日取得市政府批复,方案已通过省交通运输厅技术审查。
三、破解融资难题,构建立体化投融资模式
为全力保障工程建设等资金需求,在财政投入有限的情况下,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持续拓宽融资渠道,积极争取政策性金融支持,深化商业银行合作,推进市场化直接融资。充分利用开发性金融政策支持,依托轨道交通工程、棚户区改造等项目,深化与国开行合作空间,通过公司债、中票、基金等渠道推进市场化直接融资。广泛开拓融资渠道,形成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双轮驱动”的良好局面,实现了政府债务与轨道交通建设融资的有效隔离。
目前,已初步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立体化融资模式,累计筹措资金800多亿元,有效保证了一期工程建设及棚改安置等资金需求。集团信用评级由AA+上升为AAA,为后续低成本融资奠定了良好基础。二期建设将采用政府资本金投入、“PPP”社会资本引入、合作基金投入等多种方式,统筹运用“外来输血”和“自我造血”,满足各方面资金需求。
四、破解盈利难题,精心谋划轨道交通产业
秉承“建地铁就是建城市”的理念,在建设好和运营好地铁的同时,精心布局上下游产业,初步形成地铁设计、建材、盾构机生产、管片制造、电缆生产等轨道交通产业。目前,累计合作投资项目15个,投资总额6.6亿元,吸引社会资本(含基金、外资等)参与投资4.99亿元,2019年集团经营板块实现利润过亿元。先后与中车四方所、荷兰施泰克、四方股份、中车山东公司、国网济南供电公司、深圳方大集团、中国铁建、中国铁工等展开合作,目前又与世界五百强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
与此同时,创造性提出“以土地收益反哺轨道交通建设、物业开发和股权投资收益弥补运营亏损”的思路,综合利用城市土地资源,平衡轨道交通建设投资,积极开发轨道交通沿线物业,提高轨道交通自主造血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围绕轨道交通沿线资源、运营资源、交通装备产业以及交通衍生产业,通过股权投资、上下游产业整合、招商引资,全力打造产业发展平台,以产城融合思路打造轨道交通产业园,目前,中铁建中原区域总部、济南新旧动能工银债转股基金、济南重工科而泰轨道技术合作等项目已签约并注册;北京千方科技、中铁建华山北片区开发等项目即将落地。同时,加快推进济南重工产业园区、章丘科创园区、轨道交通融资租赁等项目落地实施,引导轨道交通产业不断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打造千亿级本地化轨道交通产业。
五、破解人才难题,擦亮联创共建党建品牌
持续推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带领广大干部职工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积极打造“联创共建”党建品牌,集团第一项管中心党支部被评为“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第四项管中心荣获“山东省工人先锋号”称号。
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积极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获批山东省发改委轨道交通智慧建造与运维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和山东省工业研究院轨道交通协同创新中心,实现BIM技术和四维地质平台在轨道交通规划建设阶段的广泛应用,创建了轨道交通智慧施工示范基地;人脸识别闸机系统已在1、3号线推广应用,获批国家和省、市科研项目69项,授权国家专利234项,荣获华夏奖、山东省专利奖等各类奖项19项。高度重视人才梯队建设,在全市优秀年轻干部公开遴选工作中,积极负责的进行推荐,有3名同志被选拔任用为副局级干部,1名同志被选拔任用为正处级干部,2名同志被选拔任用为副处级干部。
六、持续深化内部管理创新,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为适应集团发展需求,按照“做精总部、做实一级公司、做强产业链”的总体思路,推动形成精简高效、权责相宜的扁平化组织架构体系,保障集团战略目标实现。加速推进子公司舜达设计院改革改制,基本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做好市场化运作各种准备。认真做好战略发展规划,初步形成企业战略发展规划和三年发展规划。注重企业文化建设,打造温暖企业。组建企业文化建设团队,引入专业咨询公司协助开展企业文化建设,集团企业文化理念基本形成。创办集团《济南地铁》内刊,搭建了展示集团动态,交流行业资讯的平台。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作用,深入开展“弘扬工匠精神、筑梦济南地铁”劳动竞赛,大力弘扬劳模、工匠精神。积极营造“书香地铁”浓厚氛围,建立济南市图书馆集团运营公司分馆,市图书馆流动图书车开进集团本部及工程建设一线。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强化使命担当,克服重重困难,妥善做好济钢转岗安置,集团已累计入职779人。积极开展扶危济困,通过慈心一日捐募集善款23.74万元,捐赠50万元参与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积极参与社会公益,多次开展助残、孝老、植树、文明创城等志愿服务活动。
七、筑牢安全生产防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
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秉承“安全是底线红线”的理念,深化举措促安全,持续提升安全管理能力。先后制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安全风险管理、安全生产值班值守等20多项安全管理制度,实现安全监督由事后监督向事前监督、过程监督转变,真正做到靠制度管理安全,用制度约束行为。强化隐患排查治理,坚持日常考评、月度考评相结合,强化重点专项检查,认真做好节假日、防汛、冬季施工等特殊时期工作,通过开展系列专项整治行动,确保集团安全形势平稳。
建立了安全质量信息管理系统,集成隐患排查治理、盾构远程监控、风险管控、建设期地铁保护、质量管理、人员及设备管理等六大功能,实现与各参建单位信息的互联互通,为施工安全监督管理提供技术支撑。与参建施工企业协商沟通,在王府庄片区和济南东站片区成立应急救援中心,组建固定应急救援队伍,储备充足应急设备物资,开展应急演练,有效提高集团及参建单位应急处置能力。
为建设安全、优质、便捷、高效的一体化轨道交通运输体系目标,在陈思斌同志的带领下,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正抢抓发展机遇,雷厉风行,苦干实干,不断谱写着新时代轨道交通建设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