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宏任:数字化转型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
|
作者:市企联秘书处
|
发布时间: 2021-06-03
|
664 次浏览
|
分享到:
5月25日,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理事长,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工信部原总工程师朱宏任莅临“人民学习·格局屏天下”演播室,带来《数字化转型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精彩授课。
5月25日,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理事长,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工信部原总工程师朱宏任莅临“人民学习·格局屏天下”演播室,带来《数字化转型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精彩授课。
朱宏任老师表示,在2020年抗击疫情和复工复产过程中,数字化技术发挥了巨大作用,2021年步入“十四五”新时期,我国经济延续回升势头,生产和贸易活动持续增长,新动能发展步伐加快,从目前的情况看,在新起点上基本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与此同时,通过调研发现,新冠疫情发展趋势、各国宽松货币政策可能导致的潜在通胀风险和中美关系走向,三个不确定因素引起企业家的普遍关注。既要警惕“黑天鹅”,也要防范“灰犀牛”,面对当前发展中的诸多不确定因素,数字化转型带来了新的确定性,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成为应对风险与挑战的新手段。
在2021年两会上,数字化与数字经济成为热词。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单独成篇,并提出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增加值要从2020年占GDP比重的7.8%提升至十四五末期的10%。朱宏任老师解读:“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表明了数字经济的发展将成为衡量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的重要因素。”
一
新形势
朱宏任老师说:“数字化转型是利用数字化的技术和能力驱动企业发展模式创新和生态系统重构的一种新途径。”
新冠疫情对经济的长期冲击远比纸面数字更复杂,疫情后的企业迫切需要做出改变,技术需要产生新的架构,组织需要构建新的能力,产品需要适应新的客户变化,行业需要建立新的生态,所有这些变化都指向同一个方向,那就是企业需要进行数字化转型,来实现经济继续增长,提高发展质量。
经历了新冠疫情,进入“十四五”时期的数字化转型,呈现出以下四个新特点:
(一)新技术加快应用
在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大云物智移链”各项适用新技术都在快速发展,“大云物智移链”即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5G和区块链。
(二)新政策相继出台
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等围绕5G网络、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等数字化转型重点领域制定出台了多部相关政策文件,《“十四五”数字经济专项规划》《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等政策文件正在出台,全新的数字经济产业生态正在布局中。
(三)新需求势头强劲
新需求主要是5G基站、充电桩、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
(四)新路径更加清晰
工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路径,沿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展开,也称“两化融合”。
二
新要求
朱宏任老师总结,要把握数字化转型中的系统变革创新,企业要满足八个新要求。
(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是数字技术对现有企业的重构
数字化转型是企业战略层面的概念,它并不是追求眼前效益的机灵战术,其本质是用数字化技术对业务架构、服务流程和组织文化的重构。更加重视数字新技术的应用、客户体验、运营模式转型和人的作用。
(二)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系统性的创新变革
企业要完成数字化转型,它的系统性变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管理层的理念要转变,二要借鉴最佳实践进行顶层规划和设计,三要做好数字化转型的各个方面的准备。顶层设计又包括转型战略规划、数字化治理顶层设计和数字化的智慧企业架构规划三部分。
(三)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精准性的角色定位
行业大型企业数字化转型不仅要考虑企业自身需求,还需要统筹产业链上下游,积极发展面向行业的专业性公共信息服务。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可以依托供应链上下游协同,借助信息技术服务商的服务,来完善企业各环节数字化保障。
(四)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全局性的数据管理
构建企业大数据中心、构建敏捷高效安全的企业信息系统、构建企业数据开发利用统一支撑平台,用数据流构建数字经济时代核心竞争力,借助企业信息流引进物资流、资金流、人才流。
(五)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持续性的迭代创新
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加快信息技术的变革创新,适应社会消费需求的变化,推动社会运行模式的转变,让企业创新成为数字化转型不竭的动力。
(六)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灵活性的机制保障
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不是简单的应用一项新技术,而是企业构建数字化条件下,经营管理模式的一项大变革,需要从体制机制层面加快改革创新,构建适合数字化发展的管理机制、激励机制和投入机制。
(七)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敏捷性的组织结构
敏捷性的组织结构要求企业从原来金字塔型的层级结构转变成流程型、平台型、网络型结构,典型的架构为小团队+大平台,具有自组织、多角色和快变化的特点,更加强调扁平式的结构和灵活机动的反应。
(八)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可靠性的安全屏障
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赢得客户的信任非常重要,客户数据是一个企业非常关键的业务资产,信息化系统内外部数据的安全,必须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上。
三
新范式
智慧企业的本质是数字化转型对企业范式的创新,包括技术优化创新、管理变革创新、人的赋能创新。
朱宏任老师详细讲解了智慧企业建设的五个发展方向。
(一)架构引领,全局协同
数字化转型的过程要有一个总体的架构引领全局的协同,要做到管理层理念转变、顶层规划设计和做好各个方面的准备。
(二)数据赋能,价值跃迁
数据化、在线化、算法化是价值跃迁的三大基石,让数据与业务完整融合,让每个动作、每个步骤都可以用数字在线记录,再通过模型算法实现机器和系统的自主决策,为企业的员工、机器、设备和系统全面赋能。
(三)虚实融合,人机协同
企业通过数字化技术将逐步建立起一个与物理企业实时交互的虚拟企业,并通过智慧中枢形成一种全新的人机交互方式,即物理实体企业与数字孪生企业共生,形成人、物、信息的三元世界。
(四)精准配置,动态调优
精准是商业的核心要素,是产品和服务能否有机会与用户连接的先决条件,更是企业能否存活并做大做强的关键。企业通过智能网联产品实现与海量用户持续互动,用大规模网络协同和智能决策的方式完成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并以在线化的产品为端口实现反馈闭环,持续提升企业精准服务能力。
(五)敏捷迭代,自主演进
通过大数据驱动的持续学习、纠错和演进,快速迭代,帮助企业能够随着内外环境变化和目标调整而自主寻优,动态调整业务、组织和资源配置,实现企业持续成长。
智慧企业是企业在自动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基础上演进的新形态,智慧企业具备将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企业内外部生产要素高度融合,在生产、管理和服务过程中实现自主决策、自主执行和自主演进的能力。
四
新动力
中国企业联合会成立40年以来,始终致力于提高企业现代化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为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智慧企业建设,成立智慧企业推进委员会,搭建一个政产学研用有效结合、跨行业、跨领域的多方协作平台,植根企业,政产学研协力,通过开展课题研究、标准研制、举办论坛等工作,扎实推进中国智慧企业建设。
中国企业联合会汇集各方资源,注入新动力,充分发挥平台作用,构建智慧企业生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