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底以来,新一轮人工智能革命浪潮兴起,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的深度融合发展,将加速各行各业的数字化升级。不久前,《山东省2023年数字经济“全面提升”行动方案》发布,旨在以七大类举措加快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在这一背景下,5月17日,第八届中欧思创会“数字经济的底层逻辑与新时代下的企业竞争”论坛在济南举办。
本次活动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主办,山东省青年企业家协会等协办,并得到济南市工商联企业家协会等多个机构的大力支持。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管理学教授汪泓致欢迎辞并表示,近年来,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连续四年来,山东的新增注册的资本五千万元以上的企业稳居全国前列,2023年一季度,山东省的GDP首次突破了两万亿元,仍保持着全国第四的高位。就在前不久,山东省在2023年提出数字经济全面提升发布了二十大举措,今天,中欧思创汇将带来数字经济主题论坛,可谓是恰逢其时意义重大,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的规模已经达到了50万亿,这不仅推动了传统产业降本增效,还促进了新型产业的发展壮大,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山东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企业的创新转型迫在眉睫。通过数字化实现产业突破,获取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导权,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山东实体经济的规模大、应用场景丰富,数字经济是这些优势的“放大器”。近年来也涌现出不少在云计算、智能制造、智慧物联等领域取得突破的优秀企业,以及在制造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新模式。但数字化转型并非易事,如何打破数据孤岛和算力资源壁垒、平衡数字化的成本与效率、建设协作开发流程、配套进行企业组织变革等,都需要企业建设全面的行动方案。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已将“数字时代管理”作为重点建设的四大跨学科领域之一,持续通过学术研究、案例及实境教学、公开课及论坛等形式,解析国内外前沿案例,促进知识传播,助力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发展。
山东省政府原参事、原山东省信息产业厅厅长、山东省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副会长孙志恒在开幕致辞中强调,去年以来,山东持续推动“工赋山东”专项行动,深入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数实融合”加速崛起,去年国家工信安全中心发布《全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山东产业数字化指数全国第一。近年来,山东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坚实的步伐,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转型进入深水区,塑造数字化领导力,构建适应时代发展的架构和创新文化,是企业面临的一大挑战。
数字化转型应该如何推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教授方跃研究并提出了企业数字化转型“2+3+4”模型 :在战略方面要用数字化解决方案战略和客户参与战略“双轮驱动”;在运营方面把握三个契机:包括改进和优化核心业务、数字化产品和服务创新、打造数字平台;在四大领域进行数字化落地:完善企业信息化基础,提高现有业务流程数字化,提高客户界面数字化,提高整个价值链数字化。方跃教授从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意义、如何进行价值创造、企业的最终目的是客户等几个方面发表了以“数字经济的底层逻辑与新时代下的企业竞争”为主题的论坛讲座,他阐明了在数字经济时代,与工业化时代最大的不同是拥有关键技术和新的竞争模式,并举了华为、美的、微软、五菱等生动的例子导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是客户价值驱动的企业战略性重构。在转型的过程中避免传统的“线性思维”,需要颠覆性影响和创新力的战略性思考,从具体措施上表明面对人工智能浪潮,企业应该如何应对。方跃认为:“我们的竞争对手不是AI,而是那些比你更会用AI的人。”他建议企业可以将重点放在利用大模型开发自己垂直领域的应用算法上。同时,要想让新技术的价值充分发挥,人机协同的工作模式不可或缺;建立人和算法之间的信任,是新技术与现有技术融合的关键。

最后的圆桌论坛环节,由方跃教授主持,来自山东华联矿业集团公司、浪潮集团、京东集团、唐派集团有限公司四位企业界代表分享了各自企业在数字经济领域做出的转型升级过程和心得体会。
山东华联矿业集团公司董事长、中欧校友齐银山分享了矿业采选领域的数字技术探索,比如通过数字建模为矿山开发提供高效协同规划;采用先进自动化设备,实现矿石装运安全高效作业;运用数字化监测实现生产车间无人值守及产品质量提升;通过数字技术实现六千亩矿山全域水平衡等。尽管矿山行业仍面临诸多数字技术难题,但数字化颠覆着传统企业、传统行业的生产模式,定会带来质量和效率的双重提升。
浪潮集团已为120万家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浪潮集团副总裁、浪潮数字企业总经理魏代森表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是管理变革和数字技术双轮驱动,是“一把手”工程,需要企业领导高度重视。当前,企业数字化转型已从经营管理和生产运营两个层面向全业务数字化纵深推进,大型企业更加重视数字化平台的建设。随着ChatGPT的推出,全面智能化成为当前企业软件发展的热点,浪潮正在积极探索在ERP软件中融入AI大模型、流程智能、人机交互、软件自动构造等智能化技术。
对于零售业态为核心、多元业态独立发展的京东集团来说,要实现数字化的“一盘棋、全覆盖”是巨大挑战。京东集团副总裁、中欧校友王培暖分享道,京东通过对供应链全环节、全场景实现数据化,所有数据又在不同业态之间实现网络化,进而能够依靠数据生成智能化模型,推动基于客户需求的产品反向定制、优化供应链网络。而在管理层面,55万京东员工都使用统一的协同平台,零售、物流、科技等所有业态使用统一的智能平台和云平台,从而确保数据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高效运行。
近年来,生产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迅速。唐派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中欧校友张新峰分享了医疗器械生产领域的数字化升级探索。他们以“客户当天下单、工厂当天生产、仓储部门当天发货”为目标,搭建柔性供应链体系,这期间经历了人工被智能手段替代的“自我革命”,也涌现出一线员工 “自下而上”的主动创新。虽然短期来看数字化投入反而可能提升成本,但从长远发展和质量提升的角度,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可以“不计成本”。
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信息来源:综合自市工商联企业家协会秘书处,齐鲁晚报,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