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过去的2023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这一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真正意义上“后疫情时代”的第一年。
这一年,经济在回暖,烟火在升腾。多个国际组织和外资金融机构相继上调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并对2024年中国经济充满信心。
从济南看,前三季度生产总值达9229.2亿元,同比增长6.2%,高于全省、全国,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工业增长遥遥领先、大项目纷纷落地、消费稳步复苏,更多身处济南的经营主体和市民同步感受到经济增长带来的红利与福利。
岁末年初,回头看这些数据、市场和发展形势,更能感知这座“天下泉城”的发展脉动和前行信心。
跑赢全省,跑赢全国
——2023年前三季度,济南生产总值为9229.2亿元,同比增长6.2%,高于全省、全国。
读懂经济大势,生产总值(GDP)增速是一面直观的“显示屏”。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济南生产总值为9229.2亿元,同比增长6.2%。高于全国增速1个百分点,全省0.2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92.7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为3010.9亿元,增长8.1%,贡献十分突出;第三产业增加值为5925.6亿元,增长5.4%,同样令人惊艳。
横向比,济南生产总值增量位居黄河流域三大中心城市第一位(济南为587亿元、郑州为468亿元、西安为273亿元)。在北方城市中,也仅次于北京的1797亿元和青岛的745亿元,超过天津(357亿元)。
尽管当前四季度还未收官,但济南经济已经彰显出强大的实力和韧性,将“持续向好、量质齐升”贯穿始终。
工业“挑大梁”
——前三季度,济南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2.9%,刷新“十三五”以来新高,居全省和24个万亿城市之首。
2023年8月9日,在万众瞩目中,比亚迪全球第500万辆新能源车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比亚迪基地下线。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传福数度哽咽,“比亚迪花了20年做一道证明题,证明比亚迪可以、新能源可以、中国汽车可以”。
这一幕,不由得让人想到9个月前-2022年11月30日,在起步区比亚迪济南基地首台整车下线仪式上,王传福曾豪言,他和比亚迪将“助力济南建成国际知名领先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实现千亿级产业链集群,走出一条中国式新能源汽车发展之路”。
工业兴则城市兴,工业强则城市强。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工业,正在成为济南经济高速发展的“最大引擎”。
今年以来,济南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大爆发,增加值增速始终大幅领先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表现尤为惊艳。
以济南1-10月的经济数据为例,前10月,济南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2.7%,分别领先全国、全省平均8.6、5.8个百分点,连续三个月在全省16市中排名首位。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7390.8亿元,同比增长9.2%,分别领先全国、全省平均8.9、6.1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340.8亿元,同比增长28.2%,分别领先全国、全省平均36、21.8个百分点。
其中,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5.8%,连续三个月同比实现倍增,拉动规上工业增长7.2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同比增长28.8%,分别领先规上工业、制造业16.1、14.9个百分点,拉动规上工业增长9.3个百分点。
数据背后,是济南深耕“工业沃土”的长期努力。
2018年,济南谋划提出工业强市战略;2019年1月,发布《促进先进制造业和数字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济政发〔2019〕1号);2020年7月,又出台《关于加快建设工业强市的实施意见》。五年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加快制造业创新发展,工业强市建设步伐全面提速,呈现出积厚成势,量质齐升的良好态势。
今年11月13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工业强市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印发实施,到2025年,济南市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突破1万亿元,四大主导支柱产业规模总量达到2万亿元。
——济南再次向“工业强市”发起进击!
消费活力旺
——前十月,济南住宿餐饮业快速增长,营业额分别增长32.8%、18.2%,分别高于去年同期41.7和21.9个百分点。
盘点2023年济南商业大事记,泉城里XINCC的开业当是其中一笔。8月盛夏,沉寂四年的泉城路西首,迎来山东首家“8+16夜间经济”商业综合体。这一夜经济综合体的到来,既让人们看到更多夜间消费新场景的创新尝试,也看到济南消费市场的蓬勃活力。
市场,是观察经济活力的窗口。只有市场“火”起来,经济才能“活”起来。
从数据看,1-10月份,济南限额以上单位实现零售额1573.9亿元,同比增长5.5%。其中,线上消费热度不减,限额以上单位网上零售额324.9亿元,增长29.5%。住宿餐饮业快速增长,限额以上住宿业和餐饮业单位营业额分别增长32.8%、18.2%,分别高于去年同期41.7和21.9个百分点。
观感体验与数据几乎一致。
如今漫步济南街头,处处升腾着烟火气和幸福味。超然楼、老商埠、印象济南……各大景区人头攒动,各大商业街区热热闹闹,夜市里也是熙熙攘攘,“吃饭排队”重归日常。
作为“五一”最强周边游吸金力榜单的第一名、“端午”全国最火周边游城市和“十一”全国十大周边游目的地,前三季度,济南接待国内游客7858.85万人次,旅游收入86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7.52%和50.76%。
除旅游外,到济南观展也成为一大潮流。今年以来,济南先后引进培育国家级、国际性展会超10场,推动“会展+产业”融合发展,住宿、餐饮、旅游等相关产业得以提升,消费外延大大拓展。
消费的复苏,离不开市场创新,更离不开顶层设计。
今年以来,济南先后出台《济南市支持商贸流通行业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济南市大力提振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等,聚焦首发经济、夜间经济、会展经济、品牌经济“四大板块”,推动新兴消费、绿色消费、品质消费、餐饮消费、国际消费“五大主题”,有效扩大消费需求。此外,面向社会发放各类政府消费券6200万元,“真金白银”的加持,更有效提振消费信心,为推动济南的消费市场全面回暖添了“一把火”。
投资信心足
——前十月,全市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9.5%,环比提高0.7个百分点,投资趋势持续向好。
好成绩的取得绝不是一蹴而就地偶尔为之,而是一步一个脚印地拼搏付出和精准施策。
经济“跑”起来,必须有项目支撑。济南把2023确定为“项目突破年”,抓住项目,就抓住了经济发展的关键。
春节假期后第一个工作日,2023年“项目突破年”工作动员大会率先召开,以最高规格发出项目建设最强动员令。会上印发《济南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聚焦产业发展、扩大内需等十大领域,建立动态调整的重大项目库。截至目前,项目库中的项目数量已经由年初的1301个增至2247个,计划总投资3.05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超过3200亿元。
随后,市委书记刘强和市委副书记、市长于海田先后带队“走出去”,赴韩国、日本、德国、瑞士、匈牙利等国家招商引资、洽谈合作;世界激光产业大会、中日产业创新发展交流大会、第三届儒商大会、山东区块链研究院技术创新暨生态合作大会、2023国际青年交流大会、首届中国双碳技术大会等高端峰会论坛纷纷举办,搭建起城市推介、项目招引的桥梁。
数据显示,大项目投资正在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10月,济南亿元以上施工项目(不含房地产开发项目)1466个,同比增长5.1%。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363个,同比增长8.7%。亿元以上项目计划总投资达到1.55万亿,同比增长10.9%。
从完成投资情况看,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3.9%,拉动全市投资增长8.1个百分点。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同比增长29.6%,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1个百分点。
还有一个指标尤其令人感到欣喜:1-10月,济南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9.5%,环比提高0.7个百分点,投资趋势持续向好。这意味着科技研发强度的持续提升,也意味着济南高新技术产业正在成为投资新引擎,济南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坚定决心更是清晰可见。
今天的项目和投资,就是明天的供给、未来的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像雪球一般滚滚而来的高质量项目,会进一步推动济南创新能力实现质的飞跃和系统性提升,也将助力济南在新一轮城市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
起跑映照全程,开局启示未来。过去一年,济南在劈波斩浪中前行,夯实了底气,坚定了信心。新的一年,等待济南的,是更辽阔的征程,让我们迎着更美好的明天大步向前!
(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石晓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