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全
继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官宣”济南都市圈发展规划获批后,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济南都市圈发展规划(2024-2030年)》。济南都市圈获批和高水平建设济南都市圈成为2024年济南城市发展的鲜明主题,打开了济南新一轮发展的战略机遇风口。
济南都市圈获批的重大意义
济南都市圈的获批让山东自此迈向了两大国家都市圈联动驱动发展的新阶段,成为全国为数不多拥有两大国家都市圈的省份。都市圈是城镇化发展的重要空间形态,是当前条件下优化区域人口和经济空间结构的重要载体,是当前国家空间规划布局、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国家重大战略落地的重点区域。在区域发展由城市驱动转向都市圈驱动的背景下,山东也成功实现了由之前的“济青”城市双核向“济青”国家双都市圈的谋划和布局。双都市圈的协同发展将成为济青科创智造廊带建设、山东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与青岛片区协同创新、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济青高新区联动创新的加速器和助推器。对济南而言,济南都市圈的6市也将因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产业发展的分工协作、生态环境的联保联治、公共服务的便利共享、城乡区域的融合发展收获国家都市圈获批的政策红利和投资红利。
强化济南都市圈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1月24日,省委副书记、省长周乃翔参加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济南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济南发展基础坚实、资源禀赋突出、战略机遇叠加,在全省大局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济南都市圈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日益凸显其重要性。《山东省黄河流域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山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中,前者提出要“高水平打造济南都市圈”,后者提出要“培育有全国影响力的济南都市圈”。
如何理解济南都市圈的“高水平打造”和“有全国重要影响力”?必须要立足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中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的战略高度加以审视;必须要站在“全国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为稳定全国经济作出更大贡献”的角度进行谋划。山东要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中发挥更大龙头作用、作为经济大省为全国经济作出更大贡献,既要青岛当龙头、打头阵、当先锋,也要济南强省会、走在前、作表率,两者都很重要,缺一不可。
济南都市圈借助国家批复机遇,发挥“黄河流域中心城市”战略使命和“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的先行先试作用,强化自身在国家战略布局中、国家重大空间布局中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圈内城市融合发展来激活山东半岛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又一增长极,以黄河流域7大城市群和京津冀的主动连接、协同发展在融入新格局中实现强能提级、引领崛起。
建设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都市圈必须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引爆要点
都市圈一体化建设,交通连通是关键。要以快速高效的交通体系缩小城市之间的“时间距离”、提升城市之间联系的便捷度、融合度,加快济滨高铁、济枣高铁建设,打造“米字形”高铁的济南都市圈;发挥小清河航运功能,打造陆海连通的济南都市圈;加快济南遥墙国际机场扩建,打造国际综合交通枢纽,最终以交通圈铸牢都市圈的基础设施“底座”。
都市圈一体化建设,产业分工协作是重点也是难点。要打破城市自身的“一城之见”、树立都市圈整体的“一圈之识”,主动站在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视角规划、实施产业分工、实现“有所为有所不为”,主动站在都市圈内融入产业链、共建创新链、共享人才链,都市圈协同实施建链、补链、强链、延链,以共同开发、利益共享的体制机制建立和协同有力、落地有效的多元举措部署,共筑优质高效的产业生态圈。
都市圈一体化建设,增强核心城市辐射带动是重点和引爆点。济南要发挥都市圈核心、国家战略主要承载地、京沪通道和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连接点”等优势,坚持不断强心聚核,同时推动生态、环境、科技、金融、商务、医疗、教育等优质平台、优质资源延伸共享,以现代化强省会引领现代化济南都市圈,在生态环境联保联治、公共服务便利共享、城乡区域融合发展中“走在前、开新局”。
有资源、有区位传统优势的济南都市圈,如今又赶上了国家批复的“势”,出“圈”的济南都市圈已经在路上。
〔作者系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专委会秘书长、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管理学教研部副主任〕
